智能科技時代,手機、電腦、平板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件套”。
點擊查看全程視頻 ??
其中,平板有著便于攜帶、屏幕大、功能性堪比電腦等優勢,應用范圍也逐漸由最初的娛樂功能轉變為兼具學習、辦公以及其他新式功能于一體,是職場人和學生的心頭好。
圖來源網絡▲
目前平板電腦主要有三大陣營,蘋果、安卓、鴻蒙。
其中蘋果iPad和安卓平板都已經耕耘了多年,但在很多人看來,安卓平板用著太弱,買回來只能蓋泡面,總之就是沒有iPad好!
其實從配置上看,大部分安卓平板都標配2k+分辨率、P3廣色域的屏幕,120Hz刷新率...算是很良心了。
但...身邊就是沒多少人用安卓平板。
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前五大平板電腦廠商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iPad的市場份額是37.0%,鴻蒙的市場份額是25.7%,而安卓平板和Windows平板加起來才37.3%,也就比iPad多0.3%!
來源IDC最新發布的平板電腦報告▲
這么多廠商在做安卓平板,但安卓平板和Windows平板加起來才剛剛超過iPad。這讓人不禁深思,除了iPad外,其他的平板到底行不行?
這不,果醬將手上的幾款平板(iPad?10、OPPO Pad、小米平板5Pro、榮耀V8 pro)湊到一起做了一期視頻,從軟硬件各個角度來看看安卓平板的優缺點,相信了解完它們的你,一定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款。
老規矩,想看文字版詳解的朋友,請往下看~
根據第一財經和天貓最新發布的《平板電腦選購白皮書》來看,玩游戲、看視頻、娛樂休閑,是平板電腦最主要的應用場景。
而最影響玩游戲體驗的,就是處理器的游戲性能。
在很多人看來,安卓平板之所以如此羸弱,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們的處理器過于“拖后腿”。事實果真如此嗎?
處理器方面,最新的iPad 10使用的是兩年前的處理器A14,而OPPO Pad和小米平板5Pro這兩款安卓平板使用的870,也快發布兩年了,榮耀V8 pro則搭載的天璣8100是去年發布的,性能要略好一些。
那么,這些處理器具體到游戲表現如何呢?
來把《原神》挑戰一下!
從幀率測試結果來看,OPPO Pad高畫質54.1幀;小米平板5 Pro56.3幀;榮耀V8 pro59幀;這樣看起來數據還不錯。
但事實上,原神在安卓上畫質最高只有840P,840P的畫面放在11寸的平板上,PPI就只有144.08,畫質肉眼可見地模糊。
作為對比, iPad10的畫質分辨率最高可以開到1656*1242,不過此時畫面會比較卡頓,不到40幀的水平。
如果想要有接近60幀的游戲體驗,就只能把畫質調到最低,分辨率大概852P,這樣與安卓平板相差就不大了。
所以在性能和游戲表現這一塊,iPad談不上有多領先。
說到娛樂,除了玩游戲,看視頻也是平板的主要用途。這方面,安卓和鴻蒙平板從硬件參數看是不輸iPad。
安卓方面,OPPO Pad、小米平板5Pro、榮耀V8 pro都標配了2k+分辨率、P3廣色域和至少120Hz的刷新率,硬件上看起來領先了iPad 10。
而經過果醬對比演示,除非是AB對比兩塊屏幕,否則單看一塊屏幕的話,這四臺平板的屏幕都可以稱得上優秀。但是在室外強光下,它們所使用的LCD屏幕的亮度都不太夠,看不太清內容。
其實,真正和蘋果拉開差距的是OLED屏幕。
果醬這臺MatePad Pro用的是120Hz的OLED,對比度非常高,該亮的地方亮、該暗的地方暗;
而12.9寸的iPad Pro雖然用了mini-LED,但還是有光暈,顯示效果比OLED略差。
從根本分析,OLED每個像素都是獨立控光,?可以單個控制光點開關,即使很大視角范圍內畫面是也不會失真。
OLED顯示效果不僅比普通LCD強,也比mini-LED要更好。
所以在屏幕方面,安卓和iPad的下限差不多,但是因為iPad沒有OLED產品,所以屏幕上限比高端安卓、鴻蒙平板略遜一籌。
再加上iPad Pro售價9299起,相比之下,MatePad Pro只需要4599,顯示效果的更好的同時價格也更低,誰性價比高不用多說了吧。
回到《平板電腦選購白皮書》這份報告,除了娛樂休閑,買平板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學習。
其實這個場景和后面的辦公場景、內容創作場景需要用到的功能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做筆記和寫寫畫畫。
這里就不對比iPad和安卓平板的筆記軟件,這樣比既會受到平板的硬件的影響,也會受到軟件開發者的影響。
那句話咋說來著,關公戰秦瓊,都不在一個時代!
所以,果醬找了10個超過1000贊的安卓平板軟件推薦帖(渠道:知乎、小紅書),然后統計了一下這些軟件的被推薦次數,最終選擇被推薦了三次以上的11款app,來作為安卓平板軟件推薦。?
問題來了,這11款app里,有5款都在官方軟件商店搜不到,只能去Google play下載。
相比之下,iPad的軟件商店只有3款搜不到,有8款能用??上攵?,在安卓平板推薦貼里面,iPad能用的軟件比安卓還多。
就算你在官方軟件商店下載了剩余6款軟件,也會發現它們還是不行。
首先是被推薦了七次的云記,打開就能看到碩大的開屏廣告,廣告結束后能看到一個超大的彈窗廣告。就說一句,誰看了不心煩~
另一個被推薦了七次的是享做筆記,支持華為賬號登錄和榮耀賬號登錄,不支持小米賬號登錄。
云同步功能也一樣,支持華為云盤和百度網盤,不支持小米云這種安卓云。
就連WPS這種大公司做的全平臺應用,在安卓上也是閹割版~打開WPS的“全部應用”,華為版有42個應用,安卓版只有24個。
有了這些「榜樣」,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有道云筆記連橫屏都沒適配,都可以被推薦三次了。因為這已是安卓平板的應用里表現不錯的了!
不過這里就要說了,安卓平板不行全怪華為。
現在你打開一個安卓APP,他會自動像鴻蒙的平行視界一樣分成左右兩欄,點擊左面,窗口從右邊彈出來。
這么做是因為雙欄布局成為了安卓12L標準,軟件不用費盡心思設計橫版APP,系統會自動把豎著的頁面分為左右兩欄,比如京東、美團這種APP在iPad上都沒有橫屏模式,但是在安卓平板上至少可以橫過來用了。
世界上本沒有捷徑,一旦有了捷徑,就沒人愿意好好走路~
就比如釘釘,號稱已經服務超過21萬所學校、700萬教師和1.4億學生用戶,或許是最重要的網課軟件了,而且它適配了全系列iPad。
合理預測一下,釘釘應該在安卓平板上有很好的體驗吧,可惜沒有,它干脆沒推出安卓平板的版本,反正有雙欄布局嘛,又不是不能用。
如果沒有雙欄布局功能,安卓平板干脆不能用釘釘,那釘釘還有可能屈服于網絡輿論,適配一下安卓和鴻蒙,反正頁面布局直接用iPad版本就行了。
但是現在有雙欄布局,就算完全不適配,也有了一個湊活能用的版本,釘釘也就擺爛了。
這就是說安卓平板不行全怪華為的原因:
雙欄布局提高了安卓平板應用的下限,增加了能用的應用的數量;
但也降低了應用的上限,連釘釘都不好好適配安卓平板,更不用說其他軟件了。
這還沒完,在體驗的過程中,果醬發現小米軟件商店里面有一個Procreate。what,這不是iPad獨占的嗎?
繼續打開應用,看到開屏廣告和應用內廣告時,果醬才發現了這款軟件的貓膩。iPad的Procreate是Savage Interactive開發的,賣68人民幣。而小米應用商店的Procreate是深圳云歡喜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已經被下載了144萬次了。
除此之外,在小米應用商店里搜“Procreate”,還會搜到一個Procreate繪畫,141萬次下載,也是一個“李鬼”。
而華為應用商店搜Procreate就沒有這兩款盜版應用,反倒會搜到很多付費軟件。鴻蒙不僅兼容安卓應用,可以享受安卓的生態,也有嚴格的應用商店審核和良好的付費習慣。
所以安卓生態不行,指的不僅僅是不如iPad,也不如鴻蒙。
說到筆記軟件,還離不開手寫筆。
但如果你真的買了手寫筆,就會發現,安卓平板就算打著尺子都畫不出來一條平直的斜線。
果醬在各個平板上都測試了這個項目,小米是一根根波浪線,中間還偶爾會斷掉;OPPO平板的波浪線震蕩幅度淺一點,但依舊不是直線;
華為、榮耀、蘋果平板畫出來就幾乎是一條直線了。
如果你覺得用手寫筆寫出來的字不好看,可以優先懷疑一下手寫筆的問題~
另一個影響體驗的因素是手寫筆上的按鍵,小米的手寫筆有兩個按鈕,一個是切換工具,另一個是切換筆的顏色。
但是很可惜,第三方軟件根本不適配這個功能。
在果醬統計的6款軟件中,只有「享做筆記」適配了每一根手寫筆,剩下的軟件,按了按鍵要么沒反應,要么是執行奇奇怪怪的操作。
如果你有一個安卓平板,先買了第三方手寫筆感覺體驗不好,覺得很虧,再換成官方手寫筆,依舊會感覺體驗還是不好,這下更虧。畢竟...第三方手寫筆便宜!
除了手寫筆,其他配件的支持也不好。
比如不能安卓不能外接手柄玩原神,但是iPad可以!
還有還有,果醬手上的這款OPPO pad的鍵盤居然不是觸點連接,而是藍牙連接,結果就是這個鍵盤死活連接不上。
總結了這么多安卓平板的問題,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安卓平板的問題在哪了。
其實安卓平板在硬件上已經不差,甚至在屏幕上還有領先,但是軟件上的適配影響了整體發揮。
而鴻蒙表現好,一方面是因為OLED屏幕在硬件上的領先,另一方面則是它的互聯互通,打通了和手機電腦的壁壘,加上平行視界極大豐富了應用生態,在軟硬兩方面都表現優異。
iPad的處境和安卓剛好相反,即使屏幕上稍顯不足,也可以憑借軟件上的優勢在綜合體驗上扳回來,獨占軟件和自研高端芯片也讓iPad有了核心競爭力。
安卓平板的問題多出現在了生態,各家企業也在重視并不斷優化調整,尤其在系統方面,今年也看到了榮耀、小米等廠商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但追趕速度還是不夠快。一旦生態有大的變化,吸引更多開發者嘗試,體驗得到優化,加上影音娛樂方面優勢,安卓平板較高的性價比就會凸顯出來,在市場上還是有很大的空間的。
或許以后也不再叫安卓平板,像鴻蒙一樣,有了自己的生態,也算是一種別樣的突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