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公
編輯|劉偉
雖然余承東平日里被各路媒體老師戲稱為“大嘴”,不過這一次,余總沒讓用戶們失望。
“敢想、敢干、敢拼,我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滿足消費者快速增長的智慧出行需求,為推進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做出貢獻!”
伴隨著最高3萬元的直降優惠和3.5萬元的用戶補貼,2023一開年,華為就給前幾天被維權的特斯拉表演了一下什么才是教科書級別的價格調整。
作為如今華為系車型里面最走量的車型,AITO問界M5自從去年3月開啟交付以來,銷量便節節攀升,僅用87天就實現了交付破萬,10月份,AITO問界更是以1.2萬的銷量拿下新勢力銷量季軍,雖然11月銷量略有下滑,但12月又重新破萬,恐怖如斯。
華為到底有什么魔力?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好用的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系統買單,新時代新體驗新科技,是當今摩登用戶的痛點,也是華為的發力點。
在如今智能化大面積覆蓋的時代中,華為憑借著在ICT領域三十余年的技術積累,把用在手機上的技術活用到了車機上。
問界系列搭載的鴻蒙智能座艙,不僅保留了Harmony OS在華為手機以及平板上優秀的設計精髓,而且維持了極簡的交互模式,流暢的動畫和建模,這樣的車機是很多傳統車廠難以企及的。
除了系統本身,鴻蒙智能座艙的應用生態也足夠豐富,除去車載的華為商城不定時更新,還有鴻蒙系統特有的超級桌面功能,這個功能不僅可以把手機的應用無縫搬到車機上使用,而且還可以讓手機調用攝像頭音響等硬件,讓座艙體驗更上一層樓。
手機應用無縫上車▲
當然除了應用生態,鴻蒙系統主打的就是一個萬物互聯,而車機只是華為生態的一環,你可以用手表控車,手機控車,也可以在車機上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在車上給家里的電視打電話,只要搭載了鴻蒙,所有的設備都能聯系到一起。
視頻通話▲
除了優秀的系統和豐富的生態,車載的語音助手也是鴻蒙車機的優點之一。根據官方數據顯示,華為小藝助手平均每天被喚醒24萬次,累計已經被喚醒7063萬+次,累計對話時長已經超過了2159天。
在車里,我們不僅可以和小藝進行60S的連續對話,也可以一次下達兩條指令。不僅如此,小藝還支持四音區識別,可以準確識別你在座位上的哪一個位置,另外車機的語音交互還支持可視即可說的功能,可以在你不方便觸控的時候,徹底解放你的雙手。
這樣優秀的體驗,也使得小藝語音助手斬獲了中汽研汽車行業首個車載語音助手認證A級,成為新時代語音助手的標桿級產品。
總的來說,鴻蒙智能座艙是華系車最顯著也是用戶感知最強的特點,除了問界以外系列,還有極狐、阿維塔等華為深度合作車型也搭載了鴻蒙車機,還有幾何、北汽魔方等合作不太深度的廠家,也吃上了鴻蒙車機的紅利。
幾何M6搭載的鴻蒙車機▲
但話又說回來,華為的實力,遠不止鴻蒙車機。
時間回到2020年,當時華為CEO任正非親自簽發了《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的決議》稱,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尋崗位。
但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華為的整個造車思路其實非常明朗,從頭到尾就貫穿一個原則:將原有的統計技術積累,進行車規級升級。
這里極果君梳理了華為造車早期時間線,可以發現這一路雖然目標明確,但是行動起來還是十分坎坷的。
2009年,華為就開始投入部分力量開始研發車載通信模塊,成立了車輛業務部門,重點研發車聯網和自動駕駛。
2013年,華為內部介入汽車行業。
2014年,華為成立“車聯網實驗室”。
2017年起,華為與國內多家主機廠在5G、云、AI等領域達成合作。
2018年年底,華為管理層在海南三亞開會,決定“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2019年5月中旬,華為和旗下海思半導體被美國方面列入實體名單。華為也加快了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2020年11月,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由此前的ICT業務劃歸到由余承東管轄的消費者業務。
2021年4月,華為、賽力斯聯合推出第一款試水之作——賽力斯SF5,華為主要為這款新車提供Drive One 電驅動系統、Hi Car車機系統以及HUAWEI Sound音響系統。
2021年12月華為就發布了96線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價格是現有產品價格的1/10。
2021年末的華為冬季旗艦發布會,問界M5作為壓軸產品,第一次亮相在手機發布會現場,華為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誓言,公司要在五年內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TOP3品牌。
但是很明顯,自古以來能叫上號的汽車企業,都不會局限于單一的產品和品牌,所以單靠問界一個系列很難完成榜上有名這個目標,所以才有了華為和車企之間的三種合作模式。
面對當前市場中不同的廠家需求,華為有針對性地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合作模式:
1.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模式:為車企客戶提供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化零部件。
這里涉及到的產品也相對比較簡單,比如華為的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車載智慧屏等等細碎功能性零件。
華為車載智慧屏▲
2.Huawei Inside模式(簡稱HI模式):整合華為與車企的資源,雙方共同定義、聯合開發,整車開發制造由車企負責,并使用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這套方案的重點呢,在于輔助駕駛和智能化全棧技術能力,包括智能網聯、智能座艙、智能車云、智能電動。目前涉及到的品牌有北汽極狐、長安阿維塔以及廣汽埃安。
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 ▲
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和阿維塔11是HI模式的產物,該產品擁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可支持高速、城區和泊車三大場景的輔助駕駛,以及座艙內的手機車機跨設備功能流轉、手勢控車、可見即可說、多音區語音識別等功能。
之前極果君也在北京市區體驗過極狐上的工程版本華為城區輔助駕駛,在固定路線基本上可以做到駕駛員零接管。而含華量更高的阿爾塔11剛出來沒多久,直至2022年10月31日24時,阿維塔11首批鎖單量在10日內已突破5000臺。
阿維塔11 ▲
據知情人士爆料,華為和北汽也正在聯合研發一款新車,預計2024年上市,在華為門店進行展出銷售。
接近此項目的人士表示,該車基于極狐平臺,但不會再用極狐品牌。華為將為新車提供智能駕駛、鴻蒙座艙和智能車控等技術方案,屆時將會采用與問界類似的華為智選模式,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三個模式。
3.華為智選模式: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和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華為將從產品造型、內外設計及品牌營銷方面與車企形成合作。
其中華為智選1.0時代重渠道,重營銷,代表產品是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相較于其他普通車型,車輛增加了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HUAWEI HiCar互聯系統以及HUAWEI SOUND音響系統(不包括自動駕駛系統),主要提升了座艙的智能化水平。
之后華為智選推出了2.0模式,HI模式的大部分技術能力+全部的營銷能力+產品設計定義權,讓問界系列大獲成功。
除了我們熟知的鴻蒙車機系統,車輛從外觀內飾設計、電機驅動、電控系統都是由華為主導的。目前問界的產品包括問界M5、M7以及問界M5 EV。據統計,自從問界M5發布之后,華為門店的進店用戶有20%是專程來看問界M5的。
從銷量來看,華為智選2.0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并且根據大部分的反饋來看,鴻蒙智能座艙的優秀體驗,確實給問界加了很多分。
目前華為系的主要車型車型,有問界,極狐華為HI版本,阿維塔。從上面的銷量來看,問界表現最好,阿維塔11次之,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有點差。
這樣的結果,其實和消費者的消費認知有關系。
相較于花普通版本,極狐的HI版要貴上10萬,除了接受能力較強的消費者,一般人可能覺得這個錢沒那么值
二來,因為法律法規問題,有的功能在交車之后仍沒辦法體驗,讓消費者花了錢,卻體驗不到功能,這種超前消費觀念,給人的體驗并不好。
再者,輔助駕駛是一個燒錢,且需要給用戶時間去接受的慢功夫。根據數據統計,特斯拉FSD的選裝率在全球是11%,而在中國,購買率只有1%-2%。
先入為主的特斯拉都沒辦法拉高輔助駕駛普及率,極狐HI版又怎么讓消費者接受呢?
至于華為的下一步怎么走,極果君覺得起碼要穩住問界系列的銷量,然后再發問界新車,并且接下來繼續擴大合作范圍,尤其是像鴻蒙智能座艙這種部分,可以輻射到更多廠家。
華為與奇瑞合作的智選車也將于明年 4 月上市。接近華為的人士透露,該車(內部代號 E03)基于奇瑞 E 平臺,對標特斯拉 Model 3,是一款 20 多萬的轎車,電池來自寧德時代。這款車暫時不會用華為自研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據了解,目前華為將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成本降到了 1.8-2 萬元人民幣,MDC 3.0 成本大概是 5000-6000 元,英偉達的雙 orin 方案里面,僅兩顆單獨的 orin 芯片加起來就要 8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5520 元。
在今年 12 月 8 日的華為內部會議上,余承東表示,車 BU 要在 2025 年實現盈利。今年是車 BU 成立的第三年,余承東接任 CEO 的第二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華為真的能成為余總口中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