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安汽車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長安深藍”在2022年4月推出后聲勢浩大斬獲了不菲的成績,旗下的長安深藍SL03創造了單月新車交付量超10000臺的記錄,表現相當出彩。
可以說這個新能源品牌不過存在了一年多的時間,但體量卻能與一家造車新勢力相匹敵。
然而好景不長,近段時間長安深藍卻迎來了銷量上的“滑鐵盧”,,最低時候一個月銷量僅為2000多輛,達到冰點。
除了只有深藍SL03一款車勢單力薄的緣故之外,還有深陷“大量投訴”的輿論風波影響。
今年6月初,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深藍汽車位列黑榜第一,在車主的投訴列表里,關于汽車的定金不退、宣傳與事實不符和質量問題頗為嚴重。
然而,這也不是車主們第一次大規模集體維權了。
從曾經的“20萬新能源市場的‘天花板’”到如今的惹怒消費者,深藍汽車到底經歷了什么?
深藍汽車的第一款車深藍 SL03,在2022年7月25日正式上市,作為品牌開篇的“五年磨一劍”之作,它的初期表現還是非常亮眼的,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其去年12月份銷量達到了9094輛。
在今年年初,受特斯拉等車企率先開啟價格戰等影響,很多新能源車企開始跟風選擇降價。
而這時深藍汽車卻劍走偏鋒,來了一波漲價,將增程版價格上調3000元,純電版價格上調6000元,這就直接導致1月和2月,長安深藍SL03只賣出6137輛和4103輛。
面對困境,深藍汽車也開始走了降價增銷的路子,宣布從3月10日至3月31日的新車主,可以立享共計4.2萬元的福利,限量10000臺。
這波“被刺”立馬讓老車主不干了,紛紛出來維權,要求官方按照老車主下定時間與價格折算賠償退款。
而深藍汽車的選擇對老車主進行補償卻是——提供終身免費保養服務。
很顯然,這和老車主們的訴求不符,于是一時間平臺上的投訴量激增。
然而這卻僅僅只是深藍汽車口碑下降的開始。
在降價風波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鋪天蓋地的汽車質量方面的投訴。
新車交付不久,在2023年3月份全網投訴大數據報告中,深藍SL03車型從2月份的排名第50位,升至3月份的第2位,被投訴量也從36起,猛增至230起。
問題主要集中在“異響”59起,占比25.7% ;“座椅”31起,占比13.9%;“車機”和“中控”23起,占比10%;“剎車”相關共22起,占比9.6%;“續航”24起,占比10.4%;“虛假宣傳”18起,占比7.8%。
從車質網公布的深藍SL03投訴列表來看,你會發現用戶對深藍SL03的投訴多達數千條。
具體分為以下主要幾點:宣傳時說有座椅靠背通風,提車后沒有;硬件配置宣宣傳一直都是12+128G,實際只有8+64G;官方宣傳標配寧德電池,但是后來變成了中航和寧德混發;購車時有哨兵模式,但是官方通過反向OTA取消了此功能。
更重要的是官方許諾的515公里續航結果只有420公里,增程版200km的純電續航,在冬天只能跑80公里,虛標嚴重。
與此同時,深藍車主就曾公開《長安深藍SL03車主致長安汽車的一封信》反映,深藍SL03存在虛假宣傳和續航虛標的問題。
而此后維權車主又發布了“再次聲明”,稱深藍SL03車主已對長安深藍團隊及深藍SL03車型品控喪失信心,向長安汽車提出了包括終身質保及免費保養、執行老車主權益補償政策等訴求,并指責長安深藍疑似招募水軍在各平臺打壓車主。
當然深藍SL03面臨最為嚴重的還是“幽靈剎車”相關問題,共有13起相關投訴,所謂幽靈剎車,即行駛中,在離前車還有較遠距離的情況下,部分深藍SL03,會突然自動剎車,不乏在高速等危險場景下,也有車主已經因此被追尾,存在嚴重的安全風險。
除此之外,“4S店售后態度差”、“交車延期”、“定金糾紛”等投訴也不斷出現。
除此之外,長安深藍SL03這個車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許多長安深藍SL03車主表示,提車后,自己發現車內有明顯異響,甚至能聽見明顯的電流聲。
甚至,對于異響問題,深藍的售后給出了如此解釋:“車里面就應該有這個聲音,是因為長安把這個車的隔音做得太好了,所以才會聽到這種噪音?!?/p>
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如此種種多的質量問題,也正在讓車主們的信任感不斷降低。
投訴問題層出不窮,以深藍SL03最高的訴售比(投訴量/銷量)來看,曾一度達到0.76%,作為參考,與深藍SL03前后腳兒開始交付的理想L8,訴售比僅為0.02%,口碑影響不言而喻。
緊接著帶來的就是銷量方面的大跌,深藍汽車去年12月交付量突破1萬臺之后,到2023年深藍汽車再也沒有跨過萬臺大關,近幾個月的銷量也在不斷下滑,5月份只賣出了7021臺,6月交付量8041輛。
雖然用戶反饋的這些問題雖然小毛病居多,但是往大了說,其實體現著長安汽車對深藍這個品牌的重視程度及其團隊的整體綜合實力。
結合今年長安汽車為長安深藍定下了年銷量40萬的目標,如果深藍不能將用戶的反饋處理妥當,那么勢必也會影響到新車深藍S7的銷量,其作為增程/純電中型SUV并且配置豐富,起售價格起碼在18萬元左右,卻沒想到最低甚至只需要16.99萬元,這個價格已經超出預期。
新車似乎也有為彌補口碑而來的打算,如果質量問題持續存在,對于年度銷量而言品牌還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不管怎么說,對于長安深藍而言,眼下的成績表現和長安新能源CEO鄧承浩的期待顯然有所差距,但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留給長安深藍查漏補缺的時間依然存在。
相信只要長安深藍將產品做好,積極提升用戶體驗,加強與用戶溝通并提升服務質量,未來再度創造銷量奇跡也并非難事。